• <strike id="ukugs"></strike>
  • 您好,歡迎來到教育裝備網!登錄注冊新賬戶

    http://www.shuangyefurniture.com/zt/2022/ceeia/
    全國教育辟謠平臺

    青石巷里的生活美育

    http://www.shuangyefurniture.com2025年07月11日 09:28教育裝備網

      在安徽省歙縣黃潭源村的青石巷口,回蕩著百年前陶行知先生童年的足音。那條名為“陶家巷”的煙火街巷,曾以徽州老茶館的氤氳茶香、糧行的稻谷芬芳、老布坊的織機聲響,滋養了這位人民教育家“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萌芽。如今,我們將這條承載著文化記憶的街巷搬進童真天地,以12間微縮體驗店鋪為經緯,構建起一座融匯徽州古韻與現代童趣為一體的“美學實驗室”。在這里,青磚黛瓦與稚子笑語交織,傳統文化與美育實踐共生,孩子們在真實體驗中感知美、創造美、傳遞美,完成一場扎根于中華文化土壤的審美啟蒙。
      
      “陶家巷”的復刻絕非簡單的場景移植,而是對徽州文化基因的立體解碼。步入“文房四寶”店鋪,歙硯的天然紋理與宣紙的綿柔質感,讓幼兒在研墨揮毫間感受“書畫同源”的東方美學;“老布坊”中懸掛的藍印花布隨風輕揚,孩童們親手扎染的方巾上,幾何紋樣訴說著“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造物哲學;“魚燈館”里,竹骨綿紙制成的魚燈搖曳生姿,光影在粉墻上勾勒出流動的詩行,傳統工藝的匠心之美化作可觸可感的視覺啟蒙。這種文化解碼超越了符號認知,轉化為沉浸式的審美體驗:當幼兒在“中醫館”稱量草藥時,戥秤的青銅質感與艾草的清苦氣息共同構建起多重感官課堂;在“手工作坊”揉捏陶泥時,指尖的粗糲觸感與成型的器物之美,讓“器以載道”的傳統造物觀悄然生根。街巷的每個轉角都成為打開傳統文化的美學窗口,讓幼兒在生活化的場景中自然建立文化認同與審美判斷。
      
      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陶家巷”化作具象的美育實踐場域。“雜貨鋪”的木制算盤前,孩子們撥動算珠排列組合,清脆的撞擊聲里蘊含著秩序與對稱的形式之美;“徽州小吃鋪”中,揉面、包餡、蒸制的勞動流程,讓飲食文化升華為“食育美學”的生動課堂;“老茶館”里,孩童執壺斟茶時手腕輕旋的弧線,既是生活禮儀的傳承,也是身體美學的啟蒙——茶湯傾注的拋物線,恰是東方美學“圓融中和”的形體表達。最具深意的是“典當行”與“糧行”的設計:仿古賬本與電子支付系統并置,斗斛量具與現代天平共存,這種時空折疊的巧思,引導幼兒在古今器具的對比中,理解“美”隨時代演進的動態本質。跨店鋪的“貨幣流通”游戲,則讓孩童在交易實踐中,體會誠信、公平等倫理之美與經濟活動的和諧關系,讓勞動創造與審美價值形成閉環。
      
      “陶家巷”將美育從藝術殿堂請回生活現場,構建起“大美育”的生態體系。“照相館”的老式座機前,孩子們通過調整布景與光線,在實踐中領悟光影構圖的視覺法則;“老布坊”的織機旁,經緯線的交錯編織演示著點線面構成的形式規律。四季輪轉中,清明時“手工作坊”的青團制作透著春意,中秋夜“魚燈館”的燈影搖曳映照團圓——時序更替的自然美學,通過節氣活動融入幼兒的生命體驗。這種詩意化的生活重構,培育著發現美的眼睛與創造美的心靈:當孩童在“糧行”觀察稻谷蛻變為米粒的過程,感悟的是生命形態轉化之美;在“中醫館”辨識草藥形狀與藥性時,體會的是自然造物的功能之美。街巷中流動的不僅是游戲歡笑,更是在真實生活場景中積淀的審美素養,孩子們開始懂得,美不僅存在于畫框與舞臺,更蘊藏在每日的煙火日常中。
      
      “陶家巷”的教育智慧,在于用現代教育理念激活傳統文化基因。魚燈制作融入LED光源設計,讓傳統工藝閃耀科技之美;徽州小吃體驗結合營養知識科普,使地域飲食文化煥發當代價值。12間店鋪通過主題串聯形成的“美學鏈”,打破了美術、音樂、文學等學科的邊界:孩童在“文房四寶”書寫詩句后,可到“老茶館”吟誦表演;染制的藍印花布既能裝飾“魚燈館”,也可成為“照相館”的拍攝道具。這種跨界融合的美育模式,暗合陶行知“六大解放”的教育主張,當幼兒自由穿梭于店鋪之間,用游戲貨幣實現“美”的價值交換時,他們已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美”的系統認知——美是文化的傳承、是勞動的創造、是生活的詩意,更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精神紐帶。
      
      當夕陽為“陶家巷”的黛瓦鍍上金邊,孩童們嬉戲的身影與百年前的童蒙影像悄然重疊,這條微縮街巷不僅留存著徽州文化的基因密碼,更孕育著面向未來的審美創造力。在這里,美育不再是空中樓閣,而是扎根于生活土壤的常青之樹;文化傳承不再是沉重的使命,而是化作游戲中的會心一笑。正如陶行知所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陶家巷”正以最柔軟的方式,讓中華美學精神在幼小心靈中生根發芽,書寫著“生活即教育”的當代篇章。
      
      (作者系安徽省歙縣黃潭源行知幼兒園園長)

    (來源:《中國教育報》 )
    聲明: 本網部分文章系教育裝備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名企展播 申請加入
    行業訪談
    第86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
    2025第十一屆亞洲教育裝備博覽會
    第86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展會會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