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集團將課堂延伸到試驗場地一線 國之重器為教具 工程一線做考場
http://www.shuangyefurniture.com2025年08月04日 09:30教育裝備網
“得知卓越工程師學院的招生消息,通過與導師交流,我發現卓越工程師的培養理念和自己的期待完全一致,于是我毫不猶豫地報名成為學院的首屆研究生。”近日,說起自己入學時的選擇,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2025屆畢業生劉子豪說。
聯合培養的第一年,劉子豪的校內導師周富霖便時常帶著他同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船集團)企業導師李梅、中船集團某研究所人力資源處處長周軍盈交流討論,匯報研一學年的學習和科研進展。2022年底,上海交大水聲工程課題組與該研究所共同申報的國家級基金項目獲批,自此,水下目標特性研究成為劉子豪的碩士研究方向。
第二年,劉子豪正式入企實踐。“在校企聯合培養期間,我前往多地參與外場試驗,我的理論基礎、技術底蘊和工程師素養也在實踐中得以提高。”劉子豪回憶,聯培期間,每當他在試驗中遇到材料選擇、防水工藝難題時,便會向李梅尋求指導。在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的指導下,2024年,劉子豪在《中國艦船研究》上發表研究成果,設計出一種增強目標強度的裝置,并獲發明專利。
劉子豪的學習成長經歷不是個案。近年來,中船集團與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高校廣泛開展合作,自2022年起,每年在聯合培養高校開展校企導師實踐項目對接活動20余場,共同制定學生培養計劃,組建導師團隊。
截至目前,中船集團企業導師均由承擔國家重大項目的集團高級技術專家、重大工程型號總師、副總師、項目負責人等高層次人才擔任,深度參與學生培養方案制定、課題遴選、實踐指導、論文把關等關鍵環節。在企業導師指導下,首屆入企工程碩士117人已產生多項專利報告等各類成果。
中船集團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民船設計所所長劉陽是導師團隊的一員。他的學生張劭偉是西北工業大學電氣專業的研究生。
“理論要聯系實際。”在劉陽看來,技術中心作為船廠設計部門,非常注重可操作性和工程性。于是,他為張劭偉規劃了培養路線,前兩三個月主要熟悉企業工作環境,在電氣專業室了解船舶電氣設計基本流程,提供專業技能培訓,引導張劭偉思考學校所學與船舶電氣設計的結合點。張劭偉熟悉業務后,再經師生共同研判,結合企業需求與張劭偉的研究方向,確定課題為“新型燃料電池在超大型集裝箱船上的應用研究”,以項目為依托開展研究。
“單位對課題審核有著完整嚴格的流程,公司組織對帶教課題進行專項評議,并組織帶教老師集中討論交流。”劉陽表示,此外,公司還建立了月報機制落實校企導師定期溝通交流,定期召開導師座談會聽取意見建議等,完善導師教學支撐體系。
“發揮企業導師熟工程、善實踐的特長,融合‘教學、科研、實踐’三位一體,將工程技術攻關拆解為學生課題,研究生參與團隊研制的關鍵產品直接應用于重大型號。”中船集團中國艦船研究院副院長于雷表示,34家培養單位遴選大量企業工程一線科研項目用于培養工作。為實現重大工程與人才培養深度耦合,企業導師主導開發80門專業實踐課程,將課堂延伸至工程一線,破解工程教育頑疾,真正實現“把論文寫在萬里海疆”。
工程即課題、一線即戰場。以國之重器為教具,以工程難題為考題,在重大工程等任務中,中船集團導師團隊將課堂延伸到試驗場地一線,不斷續寫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新篇章。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