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ukugs"></strike>
  • 您好,歡迎來到教育裝備網!登錄注冊新賬戶

    http://www.shuangyefurniture.com/zt/2022/ceeia/
    全國教育辟謠平臺

    深化產教融合 適應數字經濟發展新業態——山東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新財經人才培養實踐探索

    http://www.shuangyefurniture.com2025年08月04日 09:38教育裝備網

      隨著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新興科技企業的創造性發展對教育形態提出了更高要求。山東財經大學金融學院主動適應時代變化,聚焦市場對于新財經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緊緊圍繞數字科技與經濟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從4個方面積極探索新財經人才培養機制,更好地引導學生開拓思維、創新思路,積極適應新經濟業態下的財經人才需求,培養適應新一輪技術革命與現代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復合型財經人才。
      
      學科交叉融合
      
      優化產教融合課程體系
      
      山東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深化新財經教育改革,面向新一輪產業變革與技術升級的現實需求,強調財經學科與智能信息技術、農業工業、金融管理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旨在打破學科教學壁壘,將現代產業發展需求緊密貫穿到財經專業課程體系中,構建起一套實踐性與應用性突出的課程體系,切實培養學生解決復雜財經問題的能力。
      
      其一,學院深入推動人工智能與金融學科的交叉融合,組織開展研討會,探討學科實際建設過程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推動金融學科課程體系的創新變革指明了方向。金融科技專業作為典型的交叉型學科專業,涵蓋金融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數學等多學科理論知識,通過對各學科內容進行抽絲剝繭的分析,凝練出理論、技術和商業應用3條課程主線,幫助學生熟練運用技術手段解決金融相關問題,更好地明確未來的就業方向。
      
      其二,學院立足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要求,結合“金融監管綠色創新”“綠色循環經濟變革”等主題,深入推動構建以綠色發展為特色的新財經學科課程體系,并基于“雙碳”目標,組織建設了綠色金融教學案例庫,通過結合環境經濟學的相關理論與實踐案例,引導學生從投融資、會計管理等視角重新審視綠色轉型發展問題,使其學會運用金屬數據模型以及風險評估等方法了解我國氣候變化情況,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對策,為促進我國綠色經濟的長遠發展提供支持。
      
      其三,學院積極推進新財經專業建設,不僅強化學生對于金融、法律、經濟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學習,還注重發揮思政教育的價值引領作用,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為指引,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黨的方針政策,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新時期國家關于金融財經領域建設的戰略規劃與政策支持,培養學生的大局意識與政治素養。學院高度重視新財經專業與思政教育的融合發展,主動對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新需求,從財經專業課程中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不同類型、不同主題的思政元素,讓學生在學習經濟金融知識的同時,培養良好的責任意識、擔當精神,將專業本領運用到國家戰略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成長為具有新思維、新理念、新力量的時代新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運用線上網絡教學平臺收集整合不同形式的思政教育資源,將政治理論與生動案例有機結合,并定期組織學生參觀相關主題教育基地,更加真實地感受國家經濟政策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緊密聯系,從而培養學生的服務精神與奉獻精神,以期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高素質、創新型財經人才。
      
      數智技術賦能
      
      創新產教融合教學形態
      
      學院高度重視智能技術、數字技術對于新財經教育改革的推動作用,主動擁抱人工智能等先進科學技術,響應學校發布的《人工智能時代基于“五種能力”目標的AI-PAI新財經人才培養實施方案》要求,積極探索智能技術與新財經人才培養相融合的教學機制,搭建起更加多元立體、現代豐富的教學形態,為開展新財經教育注入了活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線下課堂為主,不僅容納的學生人數少,而且所能承載的信息量與教學資源相對有限。隨著新時代信息傳輸的海量化、知識生產的規模化,學院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思維理念,運用現代化的數字技術加快構建更加多元立體的智能化教學平臺,為提升財經課程教學質量提供良好支撐。學院主動順應新財經教育改革方向,切實認識到搭建數字化教學平臺對于提升財經專業教學效率的重要意義,運用智能技術建設虛擬教學實踐平臺,通過模擬真實的課堂形態與教學場景,讓財經專業教學擺脫線下課堂的時空限制,學生借助虛擬教學實踐平臺可以練習股票交易、企業管理等活動。例如,學生可以依托虛擬股市交易平臺模擬股票買進賣出的全部流程,且不需要承擔實際操作帶來的經濟風險,能夠在實踐中應用學習到的股票交易知識,鍛煉股票分析與交易能力。虛擬仿真金融實驗室可以將金融市場各類金融資產的實時價格數據接入虛擬仿真系統,搭建起具備“實時交易數據+仿真交易環境”的實驗教學環境,實現了對真實任務場景、真實崗位角色、真實運作流程、真實決策規則、真實競爭環境和真實交易結果的“六真六仿”。學院開設的“金融資產管理運營”虛擬仿真課程獲評省級一流虛擬仿真課程。此外,在課程內容設置上,學院不僅開設了人工智能導論通識課,還立足企業經營管理實際,依托行業龍頭企業資源,將企業管理中的真實項目案例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模型等分析數據、解決問題,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團隊協作能力。
      
      深化校企合作
      
      打造產教融合實踐平臺
      
      校企合作是深化產教融合,幫助高等院校培養高技術人才、高管理人才,彰顯辦學特色的重要途徑,也是企業加快人才培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為此,學院緊密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山東省“十強”優勢產業發展需要,充分發揮學科專業特色優勢,精準對接優勢產業集群和標志性產業鏈,扎實推進特色學院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工作。截至目前,學院已獲批省級專業特色學院和省級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建設起一批相對成熟完善的校企合作平臺,為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培養適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復合型財經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撐。
      
      其一,舉辦校企合作交流會,協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為了進一步深化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學院積極開展校企合作交流會,邀請合作企業入校進行訪問交流,圍繞專業設置、課程安排、人才培養、教學資源等進行深入交流研討,明確企業目前的發展方向、未來規劃以及人才需求,從而得以有針對性地調整課程安排,使得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更加貼合企業實際工作特點與崗位業務需求,逐步構建起長期穩定的校企聯合培養機制,強化學生的實踐技能與崗位適應能力。
      
      其二,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學院立足新財經教育對于人才實踐能力與應用能力的需求,依托校企合作機制,在已有教學隊伍的基礎上引入一批具有先進企業實踐經驗與優良業務能力的技術專家、企業導師,進校承擔財經實訓課程的講解工作,不僅向學生教授相關行業的前沿知識,拓寬了學生的財經金融專業視野,還借助實訓基地、模擬沙盤、實操軟件等,指導學生學習投資理財、銀行管理等實踐技能,讓學生通過深度參與企業實踐項目,錘煉自身的數據分析、方案迭代及跨部門協作整合能力。
      
      其三,構建產教融合實踐平臺。學院依托山東省金融本科專業高質量發展共同體,聯合20余所高校及山東省魯信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山鋼資本控股(深圳)有限公司等機構,聚焦“核心課程、教材、師資、實踐項目”四維資源庫建設,定期舉辦金融科技大賽、產學研論壇,促進跨校跨企資源融通。同時,分層分類搭建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基礎金融業務與財經專業理論的實習機會。為進一步提升育人精準性,培養兼具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的復合型人才,學院與永安期貨股份有限公司協同開設“訂單班”,構建起“實習—就業”的直通培養模式,讓學生鍛煉期貨操作能力。此外,學院還推動搭建股權交易領域的科研孵化平臺,鼓勵師生參與企業上市咨詢、綠色金融產品設計等項目,設立校企聯合基金,支持研究成果向行業方案轉化,形成“人才共育—技術共研—成果共享”的增值閉環。
      
      融入創新創業教育
      
      培養產教融合實踐能力
      
      隨著新經濟形態的不斷涌現,傳統的財經人才培養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產業轉型升級需求,不利于培養人才的實踐創新能力。深入推進財經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發展,既有助于全面拓展財經人才培養維度,引導學生運用創新思維與專業能力來解決各類企業的實際問題,也有助于通過學生創業來激發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助推產業模式的轉型升級。為此,學院在新財經教育改革中,積極在財經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一方面,在金融學、會計學、經濟學等基礎專業課程的基礎上增加證券投資、金融科技等專創融合課程,并且借助新媒體信息技術打造企業管理服務平臺、農村電子商務平臺、數字經濟操作模擬平臺等,讓學生能夠充分運用自身的金融專業知識參與創業實訓項目,逐步培養創業思維能力;另一方面,為有創業意愿的學生提供導師團隊支持,通過組建企業管理者、行業專家以及學術導師等一體化的創業指導團隊,指導學生參與國家、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讓學生參與創業項目的全過程,并且通過參與城鄉治理、鄉村振興、文化傳承等創業項目,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讓學生能夠創造性地進行創業項目的規劃實施,積極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以及財經金融專業知識來服務經濟社會事業發展。
      
      未來,山東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將繼續提升校企合作深度,積極與企業對接,充分發揮雙方資源優勢,在師資培養、教學研究、產教融合、就業服務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共同探索產教融合機制長效化推進的新模式、新路徑,更好把握企業對于財經人才的核心需求,構建起課程教學、實踐訓練、創新創業相結合的現代財經人才培養新模式,切實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金融專業素養等,為推動地方產業轉型發展、實現數字經濟與實體產業融合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趙舒暄)

    (來源:《中國教育報》 )
    聲明: 本網部分文章系教育裝備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名企展播 申請加入
    行業訪談
    第86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
    2025第十一屆亞洲教育裝備博覽會
    第86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展會會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