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業大學 創新驅動謀發展 科技興糧顯擔當
http://www.shuangyefurniture.com2025年08月04日 09:39教育裝備網
河南工業大學始建于1956年,由河南省政府部門與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共建,是新中國首所糧食類本科高校,是一所因“糧”而立、緣“糧”而興的高等學府。學校入圍國家首批“2011計劃”(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是國家教育部門“高校學科領域優先發展”規劃高校、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學和河南省“雙一流”創建高校。
學校以特色骨干學科——食品科學與工程為引領,布局糧油儲藏與加工、糧食資源轉化與利用、現代糧食倉儲物流與裝備等六大優勢學科,構建了集儲運、加工、營養健康、裝備、信息、管理于一體的糧油食品學科群,帶動和輻射其他學科發展,全面推動“糧油儲藏與加工+信息/人工智能/生物”交叉融合。
激發內生動力
構建科技創新新生態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教育是基礎,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根本。學校將科技創新視為推動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不斷優化科研管理、服務、保障和評價制度體系,充分激發教師的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學校聚焦國家重大需求、河南省“7+28+N”重點產業鏈群及“雙一流”學科建設目標,進行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布局,強化研究方向與關鍵科學問題的凝練,統籌部署科研任務,優化配置科技資源。
學校實施《基礎研究能力提升計劃》和《“揭榜掛帥”科研項目實施計劃》等舉措,集中優勢力量,在重大應用和產業前沿中凝練關鍵科學問題,扎實開展有組織的基礎研究,以增強行業基礎理論支撐和技術源頭供給能力。同時,施行《拓新團隊管理辦法》,鼓勵跨學院、跨學科、跨領域組建高水平科研團隊,理順團隊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通過穩步推進“科研平臺+團隊+團隊負責人”的新型科技創新模式,積極引導團隊聚焦行業發展重大需求和“雙一流”學科建設內涵。
學校堅持將人才作為重要資源,實施人才強校和人才優先發展戰略。2024年,學校發布了《人才培育工作方案》《關于加強青年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等文件,實施“拓新人才培育計劃”,逐步構建起定位明確、層次清晰、注重實效的科技創新人才培育體系。
聚焦國家戰略
打造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
學校積極對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速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提升平臺載體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度。學校牽頭建設了小麥和玉米深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參與建設了糧食儲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持續提升服務國家糧食安全重大戰略需求和河南萬億級現代食品產業集群的科技支撐能力。
深化產學研融合
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為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學校成立了產業技術研究院,專職負責科技成果轉化與校企合作等工作。學校修訂了《橫向科研項目管理辦法》《科技成果轉讓轉移管理辦法》等配套文件,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科技成果轉化的收益分配比例和貢獻評價,營造良好的產學研服務及成果轉化氛圍。此外,學校還優化了校地、校企合作機制,積極宣傳國家鼓勵企業投入基礎研究、融入“千校萬企”協同創新伙伴行動等政策,共同踐行“企業出題—高校解題—市場閱卷”的科技創新模式。
服務科技興糧
彰顯責任擔當
學校堅持特色發展,長期致力于糧食產后領域的基礎理論和應用關鍵技術研究。在糧食精深加工與綜合利用、糧食儲藏與流通等方面,取得了豐富的科研成果,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截至目前,學校在糧食領域已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12項。其中,“糧食儲備‘四合一’新技術”與“國家糧倉基本理論及關鍵技術”等成果的推廣應用,助力我國糧食儲藏周期內綜合損耗率控制在1%以內。同時,“大豆磷脂生產關鍵技術”的推廣打破了國外技術壁壘,使同類進口產品的市場價格顯著降低。全國70%以上的大中型小麥加工企業、90%的大豆磷脂加工企業、50%左右的大中型植物油加工企業,均采用了河南工業大學研發的先進生產技術與工藝。
學校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強與行業頭部企業的合作交流,與國內行業龍頭企業共建4個產業研究院、136個校企研發中心。近年來,學校主持和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行業)標準300余項,作為主體力量參與構建了我國糧食行業標準體系。
面向未來,河南工業大學將繼續優化科研管理制度和服務保障體系,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深化科技與產業融合,搶抓發展機遇,不斷探索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工業大學科技創新發展新路徑,為糧食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河南工大”力量。(白艷紅 趙仁勇 龐瑞 王明旭)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