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ukugs"></strike>
  • 您好,歡迎來到教育裝備網!登錄注冊新賬戶

    http://www.shuangyefurniture.com/zt/2022/ceeia/
    全國教育辟謠平臺

    當地里的土“生病”了怎么辦

    http://www.shuangyefurniture.com2025年08月08日 09:26教育裝備網

      今年夏天,大棚內溫度直逼50攝氏度,汗水浸透了衣裳,但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的種植大戶劉天海滿心歡喜:“畝產增收600多斤,算下來,每畝能多賺近千元!”
      
      然而,就在半年前,劉天海的大棚里幾乎寸草不生。在他一籌莫展時,來了一群特殊的“土醫生”,他們是揚州大學學生科技服務社團“土壤醫院”的師生。
      
      經過交流、采樣、化驗和分析,團隊得出結論。“這是典型的土壤‘營養紊亂’。”社團成員李瑜林說。大棚缺少雨水淋洗,導致土壤中的肥料等日漸積累在表層,土壤中本就不足的其他養分更難以被作物吸收,作物生長緩慢、植株矮小,農民往往盲目增施肥料,陷入“越施肥越不長,越不長越施肥”的怪圈。
      
      “土醫生”們迅速拿出解決方案。他們進行生態控鹽,精準補充土壤中所缺乏的各種養分,結合噴灌阻鹽,使原本板結的土地重新煥發活力。當季蔬菜產量猛增,“土醫生”一下子成了十里八鄉的“香餑餑”。
      
      今年暑期,“土壤醫院”的5支分隊入駐通州區,這里作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蔬菜生產基地,前來“求醫問診”的農戶絡繹不絕。團員們針對各種問題“精準開方”。
      
      自2018年組建以來,這支特殊的“醫療隊”奔走了7年,足跡遍布全國350多個村莊,累計為3000余戶農民修復農田6萬余畝。
      
      “土壤修復是一項繁雜的系統工程。”李瑜林介紹說,不同地區和類型的土壤健康問題成因千差萬別,修復技術與手段也不盡相同,很多健康受損的耕地需要精準診斷、單獨“開方”。
      
      為此,團隊建立了完善的樣本數據庫,攻克10余項關鍵技術難點。其中,土壤障礙系統診斷與綜合治理技術被遴選為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與評價重點實驗室優秀成果,并作為全國高產創建典型在全國多地推廣。
      
      “培養農民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的意識和能力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團隊指導教師王娟娟認為,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土壤醫院”不斷升級服務模式,指導農民自主進行土壤改良、測土配方施肥和土壤健康管理。從“開藥方”到教“防病”,團隊的服務日益深入。
      
      揚州大學校長劉巧泉介紹,在原有學科優勢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學校成立土壤健康研究所,建好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與評價重點實驗室。一條串聯土壤檢驗檢測、健康診斷、科研攻關、技術推廣和人才培養的高層次農業技術服務鏈得以貫通起來,教育鏈、人才鏈與服務鏈在同頻共振中不斷釋放創新活力。

    (來源:《中國教育報》 )
    聲明: 本網部分文章系教育裝備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名企展播 申請加入
    行業訪談
    第86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
    2025第十一屆亞洲教育裝備博覽會
    第86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展會會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