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教學 分類培養 厚實基礎 寬泛出口——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構建“課程群+教研室”協同育人體系
http://www.shuangyefurniture.com2025年08月08日 09:35教育裝備網
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立足國家戰略需求,遵循學科發展規律,創新性地構建了“分級教學、分類培養、厚實基礎、寬泛出口”的物理類人才培養新模式。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通過實施“2+2”分段式培養方案,構建“課程群+教研室”協同育人體系,實現了縱向遞進式能力培養與橫向多元化發展路徑的有機統一,探索出了一條積極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主動對接產業創新發展的“基礎型+應用型”雙軌并進人才培養新路徑。
從學科傳承到科學創新
從“物理學科”到“物理科學”的教育轉型是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的系統性變革。學院通過“教研室”實體化運行,促進教學團隊間的密切溝通與深度協作,使得教育理念突破傳統課程與學科邊界,構建了以“科學方法論”為核心的教學內容及講義體系,逐步完成教育理念從“知識傳授”向“科學思維導向”的深刻躍遷。“教研室”采用“1+X+Y”的團隊教學模式,大班教學側重物理學核心架構和科學思維講解,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中班教學結合學生個性化需求,有針對性地講解物理學規律的典型應用;小班研討通過朋輩互助與思維碰撞,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跨學科創新能力、自主學習及問題解決的實踐能力。
“分級分類”精準育人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實施“2+2”物理學人才培養方案,前兩年夯實數理根基,后兩年分流為“基礎型”(科研導向)與“應用型”(產業導向),實現人才精準培養。針對課程結構固化、靈活性欠缺、學生出口單一等問題,學院構建“課程群”和“教研室”體系。遵循“大類招生、分類培養,普及基礎、按需選課,出口分流、標準多樣,體系連貫、結合前沿”的原則與思路,采用分層設計理念。“分級教學+分類培養”在縱向上利用“課程群”實現課程難度階梯式遞進,確保知識體系的連貫性;在橫向上利用“教研室”組織管理,設置“物理學+”跨學科課程矩陣,打破學科壁壘,匹配不同類型的人才需求。
“雙通道”協同發展
“基礎型”(科研導向)通過課程體系設計(高階專業課程)、特色班級培養(如“一士班”“強基班”“萃英班”)、科研能力訓練(加入導師課題組)等方法,目標為培養學界優秀人才。“應用型”(產業導向)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共建課程)、定制化培養(9個院—企定制班)、實踐平臺建設(院—企聯合實驗室)對接產業需求,目標為培養行業英才。“課程群”體系推動團隊把科研成果融入教學,將前沿科研信息及時轉化為教學內容,實現科研反哺教學,培養學生的科研素養與創新能力。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將創新創業實踐設為必修課程,依托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企業聯合實驗室,構建“實驗教學—科研訓練—產業實踐”三級平臺,貫通基礎操作、科研探索與產業應用全鏈條。近3年,學院累計支持449項科研創新項目(國家級別78項、省部級36項、校級335項),覆蓋全體學生科研訓練,學生實踐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形成“一生一制”和“學術+產業”新系統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課程群”的“分級教學”設計理念以學生認知規律和學科發展邏輯為核心,通過構建“基礎層—進階層—拓展層”不同等級課程體系,實現知識傳遞的精準化、能力培養的階梯化、人才成長的差異化,解決了學科建設中的“孤島現象”。課程分層設計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明晰自身的優勢與不足,通過精準診斷、動態規劃,實現“一生一制”的課程資源適配,構建了學生獨特的成長路徑。“基礎型”與“應用型”的“分類培養”,構建了“學術+產業”新系統。
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要求所有學生開展科研與實踐訓練,近一半學生主持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和就業創業能力提升訓練。本科生榮獲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第七屆“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金獎、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全國銀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國家二等獎、中國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一等獎等,綜合素質顯著提升。
學生發展潛質提高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為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國內科研院所和高校輸送了大批高質量的推免生。部分學生出國出境,前往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高校深造。部分學生本科畢業后到華為、比亞迪、隆基、中廣核、中國電科等高新技術企業就業。
專業及課程建設取得突破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物理學和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獲批國家級別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物理學專業獲批強基計劃科研訓練項目,物理學專業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學院獲批國家級別一流課程4門、甘肅省一流課程6門,出版教育部門推進基礎學科系列“101計劃”物理學核心教材2本,獲評“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省級規劃教材4本,出版其他教材4本。
教師能力穩步提升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師獲評國家級別教學名師1名、省級教學名師1名、省級創新創業教育名師1名,榮獲青年教師成才獎2名。多名教師在甘肅省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全國高等學校物理基礎課程青年教師講課比賽、西部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聯盟課程思政案例大賽等講課比賽中獲省級及以上獎勵,獲評“蘭州大學我最喜愛的十大教師”1名、“蘭州大學首屆萃英好老師”1名,獲得蘭州大學隆基教育教學獎3名,獲評學校“三走進”先進個人5名。
理論研究成果豐碩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師發表教學論文30余篇,其中,教學論文《“教研室”管理體系——物理學“課程群”管理》《“課程群”教學體系——分級教學與實踐》《“課程群”組織體系——對物理學基礎課程教學體系的思考》分別從教學改革理念、方法和實踐給出了改革總體思路和框架。學院“分級分類”教學實踐已成為國內高校教學改革的典型案例,立項教育部門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項(結項鑒定獲評“優秀”并入選教育部門優秀案例庫)。
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創新構建的物理類人才培養模式,以“分級教學”優化課程體系,以“分類培養”滿足多元需求,以“厚實基礎”強化核心素養,以“寬泛出口”提供多元路徑。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分級分類”育人模式構建與實踐通過多元協同凝聚教學合力,為培養物理學領域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提供了新動能,顯著提升了人才發展的多樣性與競爭力,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和借鑒意義。
(羅洪剛 王建波 高大強 吳國軍)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